NEWS
巍巍莽莽的井冈山层峦叠嶂,多少年来,很多山里人渴望冲出大山的围困,寻找致富之路。但绿水青山中也蕴藏着宝藏,别小瞧了农民的坚守与智慧,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样可以当老板。
家住井冈山市茅坪乡坝上村的肖华明今年65岁,一眼望过去,他就是个普通的农民伯伯,皱褶的秋衣、老旧的西裤、一双套鞋是他的标准着装。在乡亲们眼里,肖华明打年轻起就爱“折腾”,曾经买了辆二手拖拉机跑运输,把井冈山的竹子拉到湖南去卖,快到50岁时,又与人合伙搞起了小水电,赚了些辛苦钱。
(△井冈山山涧中的野生娃娃鱼)
1996年,肖华明偶然得知自己的家乡竟然有一种宝贝,就是生活在井冈山溪流中的娃娃鱼。娃娃鱼喜欢水质清澈、水流湍急的山涧,常常潜居在幽暗的洞穴中,良好的自然生态使得井冈山成为娃娃鱼的乐园。肖华明仿照自然环境,费尽心力挖了一条500米的水渠,捕捉了一些野生娃娃鱼进行养殖实验。哪知这一实验就是11年,直到2007年,他才摸到了门道,娃娃鱼终于开始繁殖了。当年,肖华明收获了150尾幼鱼,第二年,又收获了1000多尾。
(△肖华明(右二)向记者介绍自己的娃娃鱼养殖场)
当时,娃娃鱼成鱼的价格达到每斤2千元,鱼苗每条可卖450元,就在肖华明要一夜暴富成为名副其实的老板时,他养的娃娃鱼生病了,1000多尾幼鱼几乎死了个精光。一个外地的收购商找到他,傲气地说:“你绝对养不成,我给你12万块钱,剩下的鱼苗卖给我,我来养。”12万对于坝上村的村民来说,已经算是一笔巨款,大家都劝肖华明见好就收、光荣退休,肖华明却来了倔脾气,坚决要干到底。
(△娃娃鱼夜间觅食)
2009年,经过一年的摸索和求教,肖华明才明白自己养的娃娃鱼为什么会大量死亡,原因很简单,他照顾得太细心了,为了让娃娃鱼长得又快又壮,喂食太多了。困扰多年的问题竟然如此轻松地解决了,肖华明的养鱼事业走上了正轨,成了真正的肖老板。现在,他养了1000多尾娃娃鱼,虽然近两年价格走低,但每年仍有几万元的收入。
肖华明在自己养娃娃鱼的同时,还带动了村里的杨福庭等6户人家一起养。杨福庭与肖华明同岁,看到养殖娃娃鱼有一定的风险,杨福庭一直没敢扩大规模。杨福庭的儿子杨志平生于1979年,原本在深圳打工的他却觉得养殖娃娃鱼大有可为,以4条娃娃鱼起家,开启了自己的老板之路,但当时这个“老板”并不令人羡慕,肖华明说:“那时人人都觉得外出打工才是有出息,我回到乡下,大家都觉得我是吃不了苦,回来是偷清闲混日子。”
(△杨福庭、杨志平父子在自家的娃娃鱼养殖场)
和肖华明一样,杨志平的养殖事业也一度充满曲折,2010年时,杨志平养的1000多尾娃娃鱼一下子就病死了4/5,心情压抑的杨志平冲出家门,在外面漫无目标地游走了一天,第二天回到家,看到父亲已经替他清理了养鱼池,杨志平又下定决心重新开始。年轻的杨志平头脑灵活,很快找出了病菌的来源,迅速扩大了生产规模,他又大胆开拓市场,把娃娃鱼最远卖到了北京上海,高峰时一年赚了40多万。现在,杨志平养殖了3000多尾成鱼、1万多尾幼鱼,是井冈山地区规模最大的养殖户。杨志平还带动起了茅坪乡50多户一起养殖娃娃鱼,使得娃娃鱼养殖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特色产业。
(△杨志平向记者展示娃娃鱼)
如今,杨志平给自己的娃娃鱼养殖定下了新目标:做品质做品牌,杨志平对记者说:“我们井冈山的绿水青山就是最大的优势,我们用最天然的方法进行养殖,在市场上是最有力的高端产品,不怕竞争。”杨志平还有一个新点子,建一个娃娃鱼展览馆,把各个生长阶段的娃娃鱼供游客观赏,而且,他还有一条50多斤重的鱼王可作为镇馆之宝,为井冈山旅游再添一景。“在外打工不如回乡创业,找准方向,大山里一样有致富路,还可以为建设家乡出把力。”总结自己一路的摸爬滚打,杨志平觉得这种付出很值。
(△杨志平靠养娃娃鱼致富盖起了新房)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作者:张国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