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节选
学生问上达功夫。
先生曰:“后儒教人,才涉精微,便谓上达未当学,且说下学。是分下学上达为二也。夫目可得见,耳可得闻,口可得言,心可得思者,皆下学也;目不可得见,耳不可得闻,口号不可得言,心不可得思者,上达也。如木之栽培灌溉,是下学也;至于日夜之所息,条达畅茂,乃是上达。人安能预其力哉?故凡可用功,可告语者,皆下学。上达只在下学里。凡圣人所说,虽极精微,俱是下学。学者只从下学里用功,自然上达去,不必别寻个上达的工夫。”
学生向阳明先生请教通达天理的学问,阳明先生告诉学生,后世儒学才涉及到精深细微之处,就说这是通往天理的上达功夫,还没到学习的时候,要先去学下学的功夫,这是将上达的学问和下学的学问一分为二区分了开了,眼睛能够看到的,耳朵能够听到的,可以用言语表达的都是下学,而无形无相,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是上达学问,如同种树,栽培灌溉皆是下学,而树木的日夜生长,条达枝叶繁茂则是上达,这些都不是人力可以直接干预的。所以能够下功夫学习的,可以用言语表达的,都是下学功夫,而上达的功夫也只是存在下学里而不是单纯存在上达的功夫,圣人所说学问,虽然极其精微,也都是下学功夫,做学问只需要专注于下学功夫自然上达的学问会自然提升,而没有必要专门去寻找一个上达的功夫学问。
下学即上达,表现为阴阳二面而已
老子《道德经》说万物负阴而抱阳,无形无相形而上的学问和可以实践运用的形而下的学问也是学问本身的一体两面而已。
生活中很多人都一门心思想干大事,对一些日常的随手而及的小事却不屑一顾;很多人特别的迷恋高大上的道理和理论,认为那些高深而复杂的理论才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学习,而往往对日常生活循环反复,平淡无奇的理论不屑一顾,犹如文中的学生一门心思想追求上达的功夫。
须不知高以下为基,下学即上达的另一种表现,上达只能以下学为存在基础,而没有单独的上达功夫,做好了下学的功夫,上达的功夫自然也随之提升,就如同做好了身边一件又一件的小事,自然也累积了成大事的资本。
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地行,能够真正让我们人生和命运提升的往往不是那些高大上的理论和道理,而是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以为然平淡无奇的生活习性、思维习惯。
收获来自于耕耘
阳明先生说种树、栽培、灌溉说下学功夫,而树木的日夜生长、枝叶繁茂即是上达,我们只能通过做好下学的功夫从而影响树木生长繁茂的上达功夫,而不能人为的去直接干预树木的上达功夫。
生活之中我们想要的一个事情的结果也好,一个形而上的思想也好,我们只能参与事情本身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而无法直接干预结果本身;结果本身往往取决于我们所能参与和付出的过程,比如我们每个月收入是一个结果,而这个结果本身往往取决于我们每个人这个月所付出的综合劳动价值,我们能直接干预的也只能是我们自己每天的劳动付出。
所以当你想要收获时,你需要做的仅仅是专业于你的付出这个过程,因为我们不能直接的干预结果,而只能通过形而下的付出影响结果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