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在前面:《茶水录》系列,是继《略谈内家拳》系列之后,另开并行的一个讲拳的文类,《略》倾向于阐述理论体系,《茶》会以师徒喝茶闲聊的方式,谈拳说事,展示拳理和道在日常生活中思考和应用的方方面面。
徒:师父喝茶
师:好
徒:师父,师兄们好像都出劲了,我好像还没有出,但我看他们练的好像都不太一样,您觉得我应该提炼哪种感觉呢?
师:首先你和师兄们推手,感觉有什么不同?
徒:虽然您说他们都出劲了,但和他们推手的感觉都不相同,大师兄手越来越轻了,但虽然手轻,推我的劲也不大,但每一下我都觉得整个人被摇动晃起,或者被掰被空,险些失重摔倒,和他推手,脚底下总是站不住,仿佛时刻要倒,所以总是一身冷汗,胆战心惊。二师兄手比较重,推我的劲比较迅猛,每一下都觉得被一块结实的大木桩悠起来砸到,过来的劲既重又沉,速度又快,只要挨上我根本站不住,每次都被击退或者跃出,虽然二师兄只是放了长劲将我弄出去,但有两次,在快速中脱手击中我,虽然并不那么剧烈,但我也全身被震得难受,咬牙切齿半天才缓过来。三师兄比我矮比我瘦,但他即灵活,又善于旋转,就像一个滚动的陀螺,每次我都像被甩干机甩干的湿衣服一样被他或甩带,或牵拉出去,容易失重而跌倒。其他的师兄,好像只是比我松沉些,他们比较容易的让我自己卡住,别住在僵滞的部位,用或大或小的劲,作用在这些地方,我就跌出去了。
师:好,体会挺多。那么你自己的力作用在他们身上又分别是什么感觉呢?
徒:和其他师兄推手,觉得大家都互有顶扛,力量或大或小,有些力量大些,快些,大家消耗就比较大,很快就大汗淋漓。有些力量小些,慢些,大家消耗就比较小。把力放在三师兄身上,不论是单手,双手,同时还是错开,不论放在他双臂,肩膀,胸口,甚至肚子和腰上,都仿佛按在活动的球体之上,还没按实,就瞬间被他滚走不见,我自己也因此失去重心,所以和三师兄推手,根本不敢用太大的力量,少一用力,仿佛自己双臂被机械齿轮吃卷进去,失去重心而受制。和二师兄推手,他仿佛一个铁塔一般,牢牢扎根在地上,异常强悍,再大的力量,放到他身上,都仿佛放在墙上,丝毫不能撼动,越大的力,反弹越大,反倒会让自己受憋受震,异常难受。和大师兄推手,他像一个空中飘带一样,飘飘忽忽,摇摇荡荡,感觉脚下很轻飘,但我每一次或大或小或快或慢追着他发力,都挨不上他的边,他仿佛总是能飘忽到刚刚好比我远那么一厘米的距离,每次扑向他都好像扑在挂在竹竿上的被单一样扑空,一旦扑空,自己就会因为失重而被他弄倒,因此总是心存恐惧,感觉自己空有一身力气没办法用上。
师:好,说的很形象。你这三个师兄,是从不同的功法训练入门的,各自练习和钻研了多年,所以身上的感觉既有相似之处,也有较大差异。你大师兄学历高,善于思考,本身也在做和学术研究相关的工作,身形偏瘦,性格内向,但心地善良,为人谦和有礼,当初我让他从太极入门,松沉感觉出来后,让他潜心在虚灵上下功夫,所以他身上练的感觉是飘荡,虚灵,仿佛一片薄薄的胶纸,总虚虚的贴着你,但你想弄走他,很难,不是贴着这里,就是贴着那里。他的劲也是以虚人,空人,摇人,顺打为主。你二师兄没怎么上学,为人忠诚实在,做一些土木相关的工作,身形壮硕,性格比较外向,火爆,但非常质朴孝顺,对人坦诚热情,当初我让他从形意入门,松沉感觉出来以后,让他潜心在沉劲和透劲上下功夫,他身上练的感觉是扎实,松沉,勇猛和霸道,仿佛一只利箭要将人穿透撕裂,他的劲以沉坠,截打,一触即发,穿透震撼为主。你三师兄身材瘦小,但灵活多动,他心思也机灵细腻,善于创新变化,他自己做生意,善于各方面交际权衡,当初我让他从八卦入门,松沉感觉出来以后,让他潜心在旋劲上下功夫,他身上练的感觉是旋转多变,起落钻翻,永不停止,仿佛水中的漩涡,裹卷一切,缠带一切。他的劲以化打,摇法,旋法,转掰为主。
徒:哦,原来如此,那么哪种功夫比较高呢?
师:三门功夫各有风格特色,各有所长,没有绝对好的功夫,只有练的水平高低的人,任何一门功夫练到高处,都非常厉害。三门功夫只是在入门阶段,根据练的人不同的特质,秉性,爱好倾向有所区分而入,有利于专注而深入,像你三个师兄,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各有侧重和特长,当然也不够全面,当达到一定高度以后,必须要三门功夫互相借鉴,互相融合,最终在更高的层面上达到统一。唯有达到融合和统一的程度,整个内家功夫才能系统,全面,不必区分种类,内劲在经历各种体验,提炼和变化后,回归为一种随心意而使用,可以随具体情况千万变化的克制和约束之法,而身形也超越类型,可以成为一种可随具体变化而自如应对的自在状态。
徒:明白了,师父,那我比较适合从哪个门入呢?
师:结合我今天说的,和你自己的兴趣,你觉得你应该从哪个门入比较好呢?
徒:。。。我要消化一下您今天说的先再和您讲,师父请喝茶。
师: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