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是2018年呼和浩特市中考的第一天,惊喜在临睡前看到了语文试题的作文部分。粗略阅读一番,有了几点思考,写下来与君交流。
第一、今年的中考作文题继续让人惊讶。从2014年开始考小作文以来,《中考说明》的要求一直是“掌握扩写、改写、续写和缩写”四种写作方法。但去年的《中考说明》把“缩写”删掉了,据猜测是因为缩写需要给出大篇幅原文,既占用试卷版面,又增加阅读量,带来不少麻烦,所以被弃。
然而,今年的小作文考了缩写,这是2014年以来缩写手法的首次亮相,且缩写内容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和《皇帝的新装》,都是课本里的原文,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安徒生的童话作品。因此,卷面上没有给出童话故事的原文。估计多数考生看到这个题目会比较紧张,毕竟对原文存在一定的模糊感,会觉得举手无措;加之平时的缩写训练可能极少,如何运用缩写技巧,也成为完成150字限定文本的一大困难。不知考生在考场见此作文,是什么样的心情?
第二、大作文的命题也稍显意外,但去年中考就有了改革动向。纵观去年考题《我心目中的内蒙古》《我心目中的呼和浩特》,就已发出突破写人记事传统的先声。文体上追求更多样,内容上考查考生是否关注时政和社会热门话题,语言运用上更侧重观点的提炼和表达。记得去年迎考,学生从考场出来,谈及作文题目,我说亦可写人,除了风景美,还有人情美、民俗美。这与我们学过的“传统民俗”单元的内容相契合,可从课本汲取写作的养料,这样就能迁移到写人记事类的文章之上,游刃有余地运用我们的训练过技巧了,打一个写人记事类文本的擦边球。
而今年的中考则不然,更类似读后感。读后感类的作文,之前的中考题也有涉及。2015年试题“____使我受益匪浅”,横线上让填写的是一本书的书名或一篇文章的的篇名。所以,今年中考的大作文题虽预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从变化规律来看,考题更注重时政性,更关注社会热点话题(去年内蒙古70周年大庆;近几年央视的“朗读者”“经典咏流传”“诗词大会”等节目受热捧;“全民阅读”更是时下热门的话题),对学生的阅读(广泛的阅读、速读,精读等)、深入思考、有自己独特见解等方面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样的变化与现今语文教学强调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总体思路是一致的。
第三、继续延续小学、初中、高中一贯制的思路。今年的记叙文阅读文本阿来的《一面》就出自于小学课文,是名人故事,也是经典名篇,是浅文深读思路的体现,作文题也显现出这样的特点。小作文中,《皇帝的新装》出自七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也应出自于课本(是否是小学有待实证)。大作文的诗句“此夜曲中闻折柳……”两句出自初中课本,其余四句均出自于小学阶段。由此可见,今后的中考语文试题将更注重经典文本的积累,强调重读经典,浅文深读,在不同阶段对同一部作品的不同理解。
第四、形式较为自由灵活,有选择性,不拘泥。达成试题要求之外,还给了考生较为宽松的空间,这也是契合高考的动向。
明年是使用“部编本”教材后中考的第一年,考试应该会有更大的改革变化。“部编本”教材对核心素养、拓展提升、人文情怀等方面的要求,、革命文化 、历史文化等),语文考核的深度和广度都会产生巨大变化。光靠小聪明来学习语文是不行的,语文学习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和广博的视野,要下真功夫!对学生来讲就是更要从平时着手,与语文亲密接触,将祖国语言深入骨髓,真正提升语文能力,具备语文学习的核心素养。
以下是三班刘韬同学小试牛刀之作:
最令我感动的一首诗
泱泱古国,上下五千年,纵横一万里。文学史也自是诗海浩翰,灿若繁星。有“沙场秋点兵”的金戈铁马,有“指点江山,激荡文字”的意气风发,也有“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儿女情长。但阅尽文墨,惟有一首千古绝唱《狱中题壁》,至今读来,仍热血沸腾。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诗人谭嗣同,面对死亡,无所畏惧。当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危急时刻,周遭的维新志士皆劝其外逃,但谭嗣同淡定自若地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他抱着一颗求死的心,在绝笔里讥讽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纷纷逃之的所谓“维新”人士。谭嗣同有于谦”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的精神,更有从容不迫、置生死于度外的君子风范。
终于,该来的还是来了。抓捕之日,谭嗣同命下人打开大门,扫好厅堂,自己梳理干净,大义凛然地被官兵押赴天牢。谭嗣同没有悲伤,也没有躁动。他积极乐观地迎接死神的到来,心中却依旧思索救国良策和富国强兵之法,但上天没有给他更多的时间了。行刑前夜,游侠大刀王五前来舍命相救,只观狱壁上的题诗后半句,便明白了谭嗣同的心意。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这首令无数后人热血沸腾的诗终成绝笔。
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历来是处决死刑犯人的地方,枭首示众,以示警戒。可谓阴森恐怖。当日的滂沱大雨溅起水滴声声,仿佛是上苍为壮士们奏响的挽歌。
清光绪二十四年九月二十八日,“戊戌六君子”在菜市口英勇就义。麻木的国民在清廷的愚弄下向所谓的“反贼”投掷烂菜梆子,恨不得置之死地而后快。谭公用生命印证了“我以我血荐轩辕“这句话,他的事迹必将随着《狱中题壁》万古流芳!
他终于用鲜血唤醒了麻木的国人。武昌起义一声枪响,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帷幕,末帝逊位,大清朝寿终正寝。但神州的劫难远未结束……
诗篇的魅力青史留香,鼓舞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继,开创崭新的天地。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每当阴雨霖霖的日子里,我再读此诗,总是感慨万千,潸然泪下。想到我们所拥有的幸福生活,我们所处的繁华盛世,都是先烈们的鲜血浇灌出来的。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一切,努力成为像先烈们一样有理想、有信念的新时代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