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端午小长假的第一天,您计划好怎样和孩子度过这个假期了吗?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我们都知道,端午节被视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那在端午节这一天,除了吃粽子、赛龙舟外,还有什么习俗呢?这些传统节日能流传至今,我们知道它们的内涵是什么?又都到底美在哪里吗?我们常说现在的教育不能教出一批“数典忘祖”之人,那我们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和方式,去对待我们的传统文化呢?
很多人对新课标大幅增加古诗文持不同意见,毕竟在不同人眼里,对于千百年来沉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有着不同的解读,有人认为它经典,有人认为它可能无用,这种差异从何而来?为什么每个人对于美的感受会有所不同?拥有超高美感的孩子究竟强在哪里?为什么他们会收获不一样的人生?
本期,北京十一学校,语文特级教师闫存林将以《谈美》为例,帮我们找回那双发现美的眼睛,带我们发现这个世界非凡的意义!
■ 为什么说世界从不缺少美,只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 闫存林老师为什么会推荐一本美学入门书籍?这和我们语文的学习,又有什么必然联系?
■ 为什么缺少美感的孩子,一定写不出好的文章?
■ 怎样才能让孩子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呢?闫存林老师告诉您培养美感很重要!
■ 语文学习的四大方面又是什么?又该如何提升孩子的语言思维逻辑与审美鉴赏能力呢?
请看闫存林老师怎么说!请点击视频↓↓
闫存林:如果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那么这个世界对我们可能就有着非凡的意义
若有启发,欢迎转发!
我们常常说
这个世界不缺少美
只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如果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那么这个世界
在我们的面前
可能就有着非凡的意义
我经常跟我的学生说
生活的幸福
绝不仅是物质的丰富
更重要的一点
就是你对这个世界的理解
对这个世界的觉解度
如果对这个世界觉解很高的话
那么这个世界
对你来说是有意义的
不然的话
如果一味的追求财富
追求钱财的话
我们就和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
是一样的
你看不出生活的意义来
--- 闫存林
关于本书
《谈美》是朱光潜创作的一部优秀的作品,是继《给青年人的十二封信》之后的“第十三封信”。所以,这本书它的写作对象就是年轻的学子。
朱光潜先生在创作这本书时,正好赶上内忧外患的动荡年代。那么这本书的出现,无疑让他成为众人的焦点,人们误解他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
在书的《开场话》中他写到:“朋友,从写十二封信给你之后,我已经歇三年没有和你通消息了。你也许怪我疏懒,也许忘记几年前的一位老友了,但是我仍是时时挂念你。”他觉得这几年,国事衰微,时局动荡,他写这本书并不是告诉学生脱离现实,而是为了表达他的主张,就是社会、时代的糟糕是由于人心太坏,而人心之坏,由于“未能免俗”,而“俗”无非就是缺乏美感的修养。
那么这本书究竟在探讨什么呢?无外乎就两点:什么是美?怎样欣赏美?
什么是美呢?
书中讲到:美的感受我们都曾经历过,有池草青青的美,有花前月下的美,有暴雨雷鸣的美。但对于这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就像书中提到的那颗古松,木材商想的是如何利用其牟利,如何升值;植物学家想的是分析生长情形,研究科目;而画家则抛开这些杂念,纯粹地聚焦在古松的本身,想着它如何这样美,并从这棵树的形象中,获得一种人生独特的体验。其实,美感无处不在,只是大多数人缺乏发现美的眼睛。
怎样欣赏美呢?
美的历程贯彻我们整个人生。谈美,首先在怡情。和饱食暖衣不同,想感悟美就要从一日三餐中解脱出来,从做官厚禄中挣脱出来。凡带着实用的眼镜就无法直面维纳斯女神的真容。
我们大部分人都有过旅行、游玩他地的经验。刚到一个地方往往会对周围的一切感到新奇,远处的层层群山我们觉得诗意昂然,低处的潺潺流水我们觉得生机无限,就连散放在田间的牛羊,我们也能从中悟出人生意义来。但和这些朝夕相处的本地人,却生不出这些感受来。人们总是不满意自己的境遇,而羡慕他人的境遇,但其实这些全是观点和态度的差别。
什么叫做美?如何欣赏美?在《谈美》中都有答案。本书顺着美从哪里来、美是什么以及美的特点等问题层层展开,提出了朱光潜先生美学研究的理想目标——“人生的艺术化”。它不光是一个美的入门读物,更重要的它背后有社会理想、社会责任感的支持。全书最后呼吁人们“慢慢走,欣赏啊”,认为“欣赏之中都寓有创造,创造之中也都寓有欣赏”。
(“这个世界不缺少美,只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建议找来原著阅读!)
(《谈美》目录)
关于作者
朱光潜,字孟实,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朱光潜一生写了很多书,还翻译了很多美学名著,是中国融会贯通中西方美学成果的大家。
但在中国语文史的璀璨星空中,朱光潜先生却“榜上无名”。一天语文老师也没当过的他,在众人眼里只是个美学家,而非语文学家。但实际上,他是从“美学——文学——写作学——阅读学”进入语文学的。
在中国百年语文学的这场“大戏”中,朱先生仿佛只是“友情客串”,“客串”了一下语文教育研究。但潘新和先生却说:“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这样说,我们从他的《给青年的二十封信》《文艺心里学》《变态心理学》《谈美》《诗论》《谈修养》《谈文学》《谈美书简》等著作中,学到的美学、文学、写作、阅读教育的道理,甚至在应用和操作层面上,比起同时代所有的语文教育家、语文学者、语文教师著述里得到的总和还要多。一个语文教师,不读朱光潜,无疑陷自己于浅陋。”(注:潘新和,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兼任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国际汉语应用写作学会副会长。)
(作者:朱光潜)
闫存林老师在视频中提到:审美实际上是人内心深处一直有的一种精神趋向,每个人都有,可能不自觉罢了。
比如说:我们看到美的山水、美的画,包括一些美的景色,我们都会由衷的去感叹。但我们不清楚这个美感从哪出来,不清楚到底因何而感动。我们常常说,这个世界不缺少美,只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如果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那么这个世界在我们面前可能就有着非凡的意义。
换言之,如果我们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我们看到的世界可能就是通透的。所以当我们有了美感,我们在看一幅中国画时,就会看到这个画背后的意境,而不是说它留下三分之二的空白,浪费纸张。而这种空白,恰巧是一种留白的艺术。所以,我们真的很需要这些美的东西。就像海明威在《流动的盛宴》一书中曾说:“假如年轻时你有幸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此后一生中不论到哪里,她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
同样的,我们在孩提时代所接受的美学教育和启蒙,此后不论前往何处、身在何方,也都一生与我们陪伴。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对于家长而言,从小培养孩子对艺术和美感的认知,提供孩子各种接触美好事物的机会,由此引发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作潜能,为他们插上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翅膀尤为重要!
美感对孩子的学习、生活、成长都有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我们现在很多家长都忽视了对孩子美感的培养,一味地认为提高卷面成绩才是王道,但并不是这样的。相反,大多数拥有了良好美感的孩子,成绩反而比只专注学习的孩子好。
所以审美不单单是从物上看到美感,而是应该可以从物上学到某种品格,从而净化、进化心灵,美化人生的。孩子只有拥有了具有美感的审美体验,他才能在不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中都游刃有余。
懂美的孩子,未来将与众不同
01
美育 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说到底则是体验人生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包含审美直觉、审美想象、审美领悟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能力。
它不能通过几个月的速成班得来,也不能够直接花钱买来的。它需要通过营造孩子从小的生活环境、艺术修养熏陶而来。比如从小就有意识地让孩子看一些经典绘本,让他感知不同的颜色,形成对颜色的敏感度,知道怎么配色才最舒服……
美育不是孤立进行的,它不仅要十分重视受教育者直接参与各种审美活动、艺术活动的实践,而且应该和提高一个人整体的文化教养结合起来进行。毕竟审美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与一个人的人生经历有着极大的内在联系。一个从小热爱艺术、喜欢画画的孩子,和一个从小只会看电视、打游戏的孩子,长大后的气质肯定是不同的
02
美育 培养孩子丰盈的内心
美育可以让孩子拥有一种审美心胸,更好地塑造孩子们的情感,丰盈内心世界。它不同于科学认知的态度或实用伦理的态度,而是需要褪去了概念化、功利化的眼光,享受世界带给你的快乐和美的方方面面,激发感官的最大感受力。
海伦·凯勒曾说:如果你真的面临即将失明的命运,那么你的眼睛肯定会看到你从来没有看见过的东西。你会以从来没有过的方式使用你的眼睛。你看见的每一样东西都会变得珍贵。你的眼睛会接触和拥抱每一样进入你的视线的物体。这个时候,你终于真正看见了,一个新的美丽的世界就会在你的面前展开。
一个能够对美保持敏锐的孩子,才有能力创建一个快乐并富足的内心世界。才能在无论贫穷还是富有的环境中,总能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才能从这个世界获取足够的力量,以抵抗外部世界的各种烦扰和压力。
03
美育 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
如果一个女生很喜欢打扮,但给人感觉却总是差强人意,那么她想要提高对美的掌控能力,还真不是看几本时尚杂志就能解决的。品位,其实就是对美的认知,是综合了见识阅历、兴趣爱好、智商情商、文化传承之后无意识地表现。但当我们认识到美育的重要性,并有意识的进行美育教育时,实际上除了品位外,我们的兴趣、我们的视野、我的境界、我们的阅历都会得到丰富和提升。
美育教育的可贵就在于敢创造、会创造。懂得美的孩子,会比别的孩子拥有更加细致的观察力以及专注力,比如孩子高情商的培养。美育教育改变的不仅是孩子对美的创作和欣赏,更是他处世的方式。
04
美育 带给孩子不一样的眼界
一个不懂审美的人,即便他才华横溢、富可敌国,也很难获得精神富足、有幸福感的人生。但如果孩子在生活中处处感受到美,那么他的心灵必将获得源源不断的滋养和净化。一个内心有美的人,自带光环和积极的能量,他看到的世界和那些没有被美育过的孩子,注定不一样!美感不同于卷面分数,它更像是一种软实力,而这种实力在孩子未来的成长中将更具竞争力。
美育就像温泉,浸泡在里面的人会身心愉悦。这是一种厚积薄发的投资,越早进行启蒙,孩子的未来才会有更大的可能性。那如何对孩子进行美育培养呢?让我们看看书中怎么说吧!
《谈美》部分摘录
▪ 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
▪ 文章忌俗滥,生活也忌俗滥。俗滥就是自己没有本色而蹈袭别人的成规旧矩。西施患心病,常捧心颦眉,这是自然的流露,所以愈增其美。东施没有心病,强学捧心颦眉的姿态,只能引人嫌恶。在西施是创作,在东施便是滥调。滥调起于生命的干枯,也就是虚伪的表现。“虚伪的表现”就是“丑”,克罗齐已经说过:“风行水上,自然成纹”,文章的妙处如此,生活的妙处也是如此。在什么地位,是怎样的人,感到怎样情趣,便现出怎样言行风采,叫人一见就觉其和谐完整,这才是艺术的生活。
▪ 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 种田人常羡慕读书人,读书人也常羡慕种田人。竹篱瓜架旁的黄梁浊酒和朱门大厦中的山珍海鲜,在旁观者所看出来的滋味都比当局者亲口尝出来的好。
▪ 了解是欣赏的预备,欣赏是了解的成熟。
▪ 移情作用不一定就是美感经验,而美感经验却常含有移情作用。美感经验中的移情作用不单是由我及物的,同时也是由物及我的;它不仅把我的性格和情感移注于物,同时也把物的姿态吸收于我。所谓美感经验,其实不过是在聚精会神之中,我的情趣和物的情趣往复回流而已。
▪ 看倒影,看过去,看旁人的境遇,看稀奇的景物,都好比站在陆地上远看海雾,不受实际的切身的利害牵绊,能安闲自在地玩味目前美妙的景致。看正身,看现在,看自己的境遇,看习见的景物,都好比乘海船遇着海雾,只知它妨碍呼吸,只嫌它耽误程期,预兆危险,没有心思去玩味它的美妙。持实用的态度看事物,它们都只是实际生活的工具或障碍物,都只能引起欲念或嫌恶。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我们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总而言之,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 把自己所做的学问事业当作一件艺术品看待,只求满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于利害得失,才可以有一番真正的成就。伟大的事业都出于宏远的眼界和豁达的胸襟。如果这两层不讲究,,便是多一个借党忙官的人;这种人愈多,社会愈趋于腐浊。。
热爱阅读,可以让孩子,获知人类最精华的智慧,可以足不出户便体验别样的人生,可以让孩子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复杂。为此,首都教育《师说》栏目将在本学期,每个周末晚19:30,推送名师推荐阅读节目。
我们邀请了北京十一学校、景山学校、北师大二附中、人大附中、101中学、北京四中、北京五中、中关村一小、北京小学、中关村三小、史家小学等名校特级教师,为我们的孩子推荐了一系列开启智慧,不流俗众的书籍。
(点击【往期回顾】可查看之前节目)
一期一师一本书
用一份好书单来抵抗岁月的腐蚀
在喧嚣的世界中
带着孩子静下心来阅读
难道不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吗
往期回顾
1. 101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语文学习有难度?看了这本书你就开窍了!
2. 四中历史特级教师:坚持读完这本书,会给学习带来巨大改变!
3. 中关村三小特级教师:家长的三观里,藏着孩子20岁以后的样子!
4. 北京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孩子成绩差距越拉越大,只因这一点!
5. 人大附中特级教师:数学不开窍,真是孩子“笨”吗?!
6. 北师大二附中语文特级教师:中高考名著阅读高分怎么拿?必先搞定这三点!
7. 中关村一小语文特级教师:层次高的父母,都会陪孩子做这件事!
8. 景山学校语文特级教师:比起怨气,教育孩子更需要的是底气!
9. 人大附中历史特级教师:看这本书,孩子的历史和地理水平将双双提升!
10. 四中语文特级教师:坚持做好这件事,孩子学习成绩一定会变好!
11. 北师大二附中语文特级教师解读今年中考、高考必考《论语》
12. 五中语文特级教师:带娃旅行的正确打开方式,早就写在这本书里了!
13. 景山学校英语特级教师:坚持看完这套书,成绩一定不会太差!
14. 中关村一小语文特级教师: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务必要做到这四点!
15. 史家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拥有这个能力,让你的孩子脱颖而出!